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出

武陵濱岸植物誰來作客啊?

  • 作者:蔡尚悳、廖冠茵(環球科技大學環境資源管理系)/ 曾喜育(中興大學森林學系)/ 楊正澤、葉文斌(中興大學昆蟲學系)/ 彭宗仁(中興大學土壤環境科學系)
  • 撰稿日期:101-01-15
  •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課

武陵地區濱岸植物與七家灣溪生態系之能量流轉(energy flow)及物質循環(materiall cycle)息息相關,其中如大葉溲疏(Deutzia pulchra)、山薔薇(Rosa sambucina)、臺灣何首烏(Polygonum multiflorum var. hypoleucum)、臺灣款冬(Petasites formosanus)、臺灣紫珠(Callicarpa formosana)、臺灣蘆竹(Arundo formosana)、串鼻龍(Clematis grata)、波葉山螞蝗(Desmodium sequax)、阿里山榆(Ulmus uyematsui)、咬人貓(Urtica thunbergiana)、通條木(Stachyurus himalaicus)、臺灣崖爬藤(Tetrastigma umbellatum)、臺灣懸鈎子(Rubus formosensis)、藤胡頹子(Elaeagnus glabra)、臺灣赤楊(Aluns formosana)、栓皮櫟(Quercus variabilis)、臺灣二葉松(Pinus taiwanensis)、臺灣澤蘭(Eupatorium formosanum)等C3型植物,又較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之類的C4型植物為七家灣溪生態系更重要的基礎營養來源。而此等濱岸植物於2010-2011年之變化可參表1-4。

究竟是哪些濱岸生物常來植物上作客呢?一號壩下游(#13)測站的臺灣澤蘭、小梣葉懸鈎子(R. parviaraliifolius)上曾發現半翅目(Hemiptera)大眼長椿象。此外,亦曾於高山溪(#8)測站之小梣葉懸鈎子發現膜翅目(Hymenoptera)、鞘翅目(Coleoptera)、鱗翅目(Lepidoptera)等昆蟲活動。對照表2、4得知;二號壩(#3)、一號壩上游(#12)測站之臺灣澤蘭重要值較高;而小梣葉懸鈎子則多見於高山溪(#8)、一號壩上游(#12)測站。

繁殖場(#5)測站上游曾發現大批的紫斑蝶(Euploea spp.),以及大紅紋鳳蝶(Byasa polyeuctes termessus)、紅蛺蝶(Vanessa indica)等在疏果海桐(Pittosporum illicioides)間飛舞。由表1得知;觀魚臺(#3)測站之疏果海桐重要值較高。此外,圖1、2為臺灣櫻花鈎吻鮭生態中心旁的衛矛科(Celastraceae)源一木(Euonymus carnosus)中,藏身的帶蛾科(Eupterotidae)褐帶蛾幼蟲(Palirisa cervina formosana),然其臺灣的寄主植物紀錄為茜草科(Rubiaceae)玉葉金花(Mussaenda parviflora);且由表4得知,源一木多見於桃山西溪(#2)測站。另遠離濱岸處早期曾見天蠶蛾科(Saturniidae)幼蟲大啖化香樹(Platycarya strobilacea)樹葉。

搖搖網的調查中,曾在繁殖場(#5)測站的濱岸取樣時,從臺灣赤楊葉子上發現一隻莫氏樹蛙(Rhacophorus moltrechti)。此外,雙翅目(Diptera)的蚊蚋是各類植物上的常客,另臺灣赤楊及臺灣二葉松的葉蟬(Cicadellidae)數量頗多,化香樹及栓皮櫟則以寄生蜂最為常見,夏天常見蜜蜂於盛開的臺灣赤楊花序上飛行訪花,花粉籃常黃澄澄地滿載而歸!由表1、3得知;二號壩(#3)、一號壩上游(#12)、繁殖場(#5)及高山溪(#8)測站喬木層的臺灣赤楊重要值較高;另一號壩上游(#12)測站喬木層之臺灣二葉松重要值較高。此外,對照表2、4顯示;以二號壩(#3)、繁殖場(#5)測站地被層的臺灣赤楊重要值較高;而桃山西溪(#2)測站地被層之臺灣二葉松重要值較高。

蟲癭(gall)是變化多端的共生(Symbiosis)關係之一。這可不像是鵝仔草(Pterocypsela indica)的綴化(cristatus, cristatum, cristata)異形;綴化為植株生長點不斷分生、加倍而形成許多生長點,並橫向發展為帶狀體,如同雞冠狀突起。而由表2可知鵝仔草多見於一號壩下游(#13)、繁殖場(#5)測站。

艾之葉片膨大變不規則囊腫,乃因其中有蚜蟲造癭;而由表2、4得知,除桃山西溪(#2)測站外,艾常見於七家灣溪及高山溪濱岸之測站。又臺灣二葉松之松針折曲膨大如膝,經解剖發現為雙翅目癭蚋科(Ceccidomyiidae)昆蟲之癭。另栓皮櫟所常見球狀蟲癭為膜翅目癭蜂科(Cynipidae)昆蟲。此外,臺灣胡桃(Juglans cathayensis)有節蜱造癭;而由表1得知,觀魚臺(#4)、一號壩上游(#12)測站之臺灣胡桃重要值較高。另如臺灣朴樹(Celtis formosana)、臺灣赤楊等尚待鑑定的癭,乃為後續研究的有趣課題。

曾於武陵管理站停車場前斜坡草坪上,發現金龜子科(Scarabaeidae)細毛褐騷金龜(Cosmiomorpha horni)、臺灣琉璃豆金龜(Popillia mutans)等快速低飛過外來歸化種之白花三葉草(Trifolium repens),還有象鼻蟲棲息其上。此外,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亦有臺灣櫻花鈎吻鮭悠游其中!。

外來種(alien, non-native, non-indigenous, foreign, exotic species;或稱「引進種」,introduced species)包括歸化種(naturalized species;又稱「馴化種」,domesticated species)及栽培種(cultivated species)。吳姍樺(2006)指出武陵地區最優勢的外來歸化種植物為大扁雀麥(Bromus catharticus),其次是野茼蒿(Conyza sumatrensis)、白花三葉草、大花咸豐草(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又稱「大白花鬼針」)及多花黑麥草(Lolium multiflorum)。另由表2、4得知,白花三葉草可見於高山溪(#8)、一號壩上游(#12)測站;而觀魚臺(#4)、一號壩下游(#13)及繁殖場(#5)測站之豆瓣菜重要值較高。


表1、2010-2011年七家灣溪濱岸植群線截樣區喬木層植物重要值

表2、2010-2011年七家灣溪濱岸植群線截樣區地被層植物雪山步行蟲的幼蟲

表3、2010-2011年七家灣溪濱岸植群臨時樣區喬木層植物重要值

表4、2010-2011年七家灣溪濱岸植群臨時樣區地被層植物重要值

圖1、瞧瞧!藏身於源一木裡頭的是誰?

圖2、就是我—褐帶蛾的BABY啦,龐克造型很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