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出

擅闖雪山的不速之客─外來植物

  • 作者:曾彥學 副教授(中興大學 森林系)
  • 撰稿日期:101-01-15
  •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課

雪霸國家公園境內之雪山主峰東線步道,從武陵農場的登山口(海拔2,140 m)進入,沿途經過七卡山莊、三六九山莊、黑森林、圈谷而後到達主峰(海拔3,886 m),氣候變化從溫帶至亞寒帶,植相組成亦隨之變化,沿途可見以殼斗科(Fagaceae)、松科(Pinaceae)植物混合而生的溫帶針闊葉混交林;以玉山箭竹(Yushania niitakayamensis)、高山芒(Miscanthus transmorrisonensis)於火後所形成的草原植相;以臺灣冷杉(Abies kawakamii)為主體的亞寒帶針葉林及玉山杜鵑(Rhododendron pseudochrysanthum)和玉山圓柏(Juniperus squamata)所組成的矮盤灌叢。



雪山主峰東線步道沿途風景優美,植相隨著海拔梯度有著多變的樣貌,維管束植物資源之豐富不在話下,於步道兩旁共記錄88科221屬401種維管束植物,其中亦包含擅闖此寶地的不速之客─外來植物。物種為人類有意或無意由外地引進某地區稱之為“外來物種”,其存在會與原存於當地的物種互相競爭,爭奪生長空間、生長資源等等,因此外來物種之來源及生存機制皆需受到嚴密的監測,以免其對原本的生物棲地及原生物種帶來不可挽救的生態浩劫。

外來植物於本地區共記錄7科13屬16種。分別為杉科(Taxodiaceae)的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菊科(Compositae)的小白花鬼針(Bidens pilosa var. minor)、野茼蒿(Conyza sumatrensis)、貓兒菊(Hypochaeris radicata)、歐洲黃菀(Senecio vulgaris)及苦滇菜(Sonchus oleraceus)等5種;十字花科(Cruciferae)的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及凹果菥蓂(Thlaspi arvense)2種;豆科(Leguminosae)的黃菽草(Trifolium dubium)及菽草(T. repens)2種;錦葵科(Malvaceae)的圓葉錦葵(Malva neglecta)及華錦葵(M. sinensis)2種;蓼科(Polygonaceae)的小酸模(Rumex acetosella)及皺葉酸模(R. crispus)2種;禾本科(Gramineae)的大扁雀麥(Bromus catharticus)及多花黑麥草(Lolium multiflorum)2種。

目前所調查到的外來植物,大多分布於臺灣的中海拔地區,於雪山主峰東線步道登山口至七卡山莊附近皆有分布,其中薺、貓兒菊及大扁雀麥之分布範圍,已從登山口附近擴展至海拔約3,100 m的三六九山莊。

造成外來植物散佈的原因主要是人為擾動了自然環境,雪山主峰東線步道為熱門的登山路線,隨著山友之造訪,植物種子也因此被帶往較高海拔之區域,某些外來植物現在雖然侷限分布於登山口至七卡山莊路段,未來亦有可能往高海拔地區散佈。對於這些外來植物,為免其造成生態危害,仍需長期監測其動向。

物種名: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
科名:十字花科(Cruciferae) 
產地:歐洲
為北半球中常見之雜草,臺灣中低海拔地區亦可見其族群分布。此物種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每年春天開花結果之後,隨即枯萎,並以種子的形態,於土壤中等待下一個生長季的到來。
 

薺(Capsella bursa-pastoris)


物種名:貓兒菊(Hypochaeris radicata)
科名:菊科(Compositae) 
產地:歐洲
由歐辰雄(1981)正式發表為臺灣新馴化菊科植物,現已普遍在臺灣中部中高海拔山區的路邊、開闊地馴化,目前在雪霸國家公園境內武陵遊憩區沿雪山主峰線登山口經七卡山莊至都哭坡沿途步道旁都有族群出現,且已擴展至三六九山莊(3,100 m)附近山坡地。

貓兒菊(Hypochaeris radicata)

 

物種名:大扁雀麥(Bromus catharticus)
科名:禾本科(Gramineae) 
產地:南美洲
早期引進臺灣當作牧草,亦使用於水土保持之植生物種,後來馴化於中部中高海拔山區,果園及高地蔬菜田附近常可見其族群。
 

大扁雀麥(Bromus catharti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