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出

從廿四節氣談九九武陵濱岸植群

  • 作者:蔡尚悳、廖冠茵、曾喜育、楊正澤(環球科技大學 環境資源管理系)
  • 撰稿日期:100-08-15
  •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課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是農業社會中一年中的大事,「種田無定例,全靠著節氣」,節氣是指一年中氣候寒暑變化的週期規律,廿四節氣因而成為農業活動的重要依據,甚至有如下之節氣歌訣—

春雨驚春清穀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依序串起了立春、雨水、驚蟄、春分、清明、穀雨;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與大寒;可是相當利於記憶廿四節氣的順序呢!

除了農事,萬物的生息都與季節有著十分密切的關聯,因此,自然生態環境的改變也與廿四節氣息息相關。如Fujiwara and Saito (2005)曾藉由固定式攝影機監測地景之變遷,並將之與廿四節氣加以比較。進行七家灣溪濱岸植群監測的研究已逾七年,相信植群的變化亦存在著先人制定的節氣模式,因此,我們從2010年2月開始,每2個月進行定點照相監測(如下圖);茲將照相監測之14處樣點濱岸植物的時序變化與同好分享:

自七家灣溪流域上游起之樣點1為桃山西溪-1,以及樣點2之桃山西溪-2,其主要優勢植物為落葉喬木的臺灣赤楊(Alnus formosana),它在「大雪」時開始落葉,當「雨水」時展露新葉,枝葉逐漸茂密,再逐漸黃萎、凋落;地被層則以五節芒(Miscanthus floridulus)、大葉溲疏(Deutzia pulchra)及臺灣蘆竹(Arundo formosana)為主,夏秋之際常可見到成片的芒花叢中間有大葉溲疏的小白花,臺灣蘆竹的暗紅色穎束。此外,樣點3為桃山西溪與桃山北溪交匯處,其主要優勢植物為臺灣赤楊、阿里山榆(Ulmus uyematsui)、川上氏鵝耳櫪(Carpinus kawakamii)及青楓(Acer serrulatum)等,都屬於葉子會變色的植物,到12月時葉子就會開始轉黃。

樣點4為七家灣溪二號壩測站,其主要優勢植物為臺灣赤楊、臺灣二葉松(Pinus taiwanensis)及青楓;地被層優勢植物則以艾(Artemisia indica)、臺灣澤蘭(Eupatorium formosanum)及臺灣赤楊為主。而樣點5為觀魚台,其主要優勢植物為臺灣赤楊、臺灣二葉松等。樣點6為一號壩上游測站,其主要優勢植物為臺灣赤楊;地被層優勢植物為臺灣澤蘭、五節芒等。樣點7之一號壩與樣點8之一號壩下游測站,其主要優勢植物為臺灣赤楊、阿里山榆及川上氏鵝耳櫪等落葉性樹種;地被層以五節芒、藤胡頹子(Elaeagnus glabra)為主。樣點9為兆豐橋上游,其主要優勢樹種為水麻(Debregeasia orientalis)、臺灣赤楊為主;地被層以圓果冷水麻(Pilea rotundinucula)、艾及頂芽狗脊蕨(Woodwardia unigemmata)等為優勢種。樣點10位於兆豐橋下游,其主要優勢植物臺灣赤楊、臺灣二葉松等;地被層優勢植物為臺灣澤蘭、五節芒等。

樣點11為高山溪-1,而樣點12為高山溪-2,其主要優勢植物為臺灣赤楊、臺灣二葉松,地被層植物有臺灣赤楊小苗、臺灣二葉松小苗、臺灣澤蘭及茵陳蒿(Artemisiae capillaris)等。樣點13位於繁殖場測站,其主要優勢植物為臺灣赤楊、阿里山榆及川上氏鵝耳櫪等落葉性樹種;地被層則以五節芒、臺灣澤蘭及艾為優勢種。由12月監測得知,阿里山榆及川上氏鵝耳櫪的葉子已轉為黃色至紅色。此外,樣點14為收費站旁之有勝溪測站,其主要優勢植物為臺灣赤楊、臺灣二葉松、青楓、臺灣紫珠(Callicarpa formosana)及阿里山榆。

廿四節氣在秦漢時代訂定時,是反映黃河流域之氣候變化及氣候與農作物的關係,現在各地農作物種類及生態環境之反應時間當然有所差異,而經長期於武陵地區植群的監測研究發現,雖然七家灣溪濱岸植群飽受颱風及洪氾之影響,然植物堅韌的耐受性使之天然更新良好。九九濱岸植群配合廿四節氣的改變,長長久久肩負穩固邊坡、淨化水質等功效,亦使我們能看到一年四季不同的精彩變化;2月底—雨水,春到人間,天氣漸暖,東風解凍,雪水溶化,空氣中水蒸氣增加,容易下雨,此時農民開始翻土耕種,期盼有雨水降臨,故此段節氣取名為「雨水」,在這時期的落葉性喬木開始展露新芽,冒出新葉,大地正要從灰白的寒冬中甦醒。而當4月初—清明,天氣逐漸暖和,花草樹木開始萌發茂盛,大地呈現氣清景明的現象,這時節一片清爽明媚,於是取名為「清明」,處處陽光普照,嫩綠的新葉為整個武陵地區的植物社會帶來活潑的生氣,明亮的鮮綠充分展現出蓬勃的生機。

6月初—芒種,有芒作物開始成熟,也是秋季作物播種的適當時期,所以命名這段時節為「芒種」,武陵濱岸的五節芒就在這時候開花結果,而以五節芒為優勢的植群中形成大片芒花田,光照下金光閃閃,美不勝收。又8月初—立秋,大暑過後,夏去秋來,氣溫開始轉涼,「立秋」就是在此時宣告涼爽舒適的秋天即將到來,農民們都在這時候收割成熟的早稻,而此處有些植物也開始秀出它們鮮艷欲滴的果實,吸引動物、昆蟲前來覓食,更有些早已成熟的果實在樹下掉了滿地。
10月初—寒露,此時已屆深秋,夜寒如水,露水凝結成霜,令人感覺寒意沁心,這段時期稱為「寒露」,草木行將枯萎,部分植物的葉子開始變色轉黃、轉紅。當12月初—大雪,「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在如雪山地區等較高緯度地區已大雪紛飛,漸有積雪,青楓及臺灣紅榨槭(A. morrisonense)的葉子已轉為豔麗的紅色,而部分大喬木如臺灣赤楊也已開始落葉準備度冬,大地逐漸進入冬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