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出

飲水思源憶先賢─台灣櫻花鉤吻鮭的保育功臣鄭明能先生

  • 作者:曾晴賢(清華大學生命科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 撰稿日期:100-08-15
  •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課

在大家慶幸台灣櫻花鉤吻鮭仍舊安然倖存在七家灣溪的保護區裡,堂堂邁入為人所知的百年歷史之際,難免有人會想到這種過去身世一度是多災多難的保育類野生動物,怎樣能夠轉危為安成為大家共同努力來保護的寵兒呢?
檢視從1917年在台灣這個亞熱帶地方,竟然發現有寒帶才有的鮭科魚類,立即引起世人的好奇和開始認識與保護這種冰河孓遺的魚類----櫻花鉤吻鮭。然而好事多磨,真正的保護行動卻因為戰亂的關係,直到半個世紀之後才真正的開始!

雖然日本很早就已經有經驗規劃相關的生態保育措施,早在1930年的日據時代,台灣總督府就公布「史蹟名勝天然紀念物保存法」,同時陸續公告台灣地區的十九項「台灣天然紀念物」,其中櫻花鉤吻鮭就是其中之一。在1935年左右就有很好的櫻花鉤吻鮭保育計畫,其內容相當完整並且至今看起來絕對也是相當具體可行。可惜因為二次世界大戰的關係,許多相關的保育措施並無法落實。隨後台灣光復也因為百廢待興的關係,國人幾乎沒有能力關注到過去所曾經立下的任何生態保育基礎!本種的族群數量變得岌岌可危!其中最重要的關鍵乃是中橫公路的開通,高山地區蔬菜果園的濫墾和森林的濫伐,加上當時並無相關法令嚴格保護各項動植物,因此這種珍貴的冰河孓遺動物,幾乎要從台灣島上消失!這段期間不過是他被發現之後的四十年而已!

然而縱使在這樣艱困的年代裡,還是有一些有志之士,因為受到日本學者的感召而默默地展開各種生態保育行動。其中在台灣淡水魚類研究的工作裡,有幾位日本學者在台灣光復後,陸續來台持續進行調查研究,其中包括日本淡水魚保護協會木村英造先生,日本生物地理學會渡部正雄會長等人,他們在台灣的廣泛調查工作裡,因為翻譯的需要而帶領了幾位精通日語的台籍人士一起工作,也因此這些日本魚類學者就把日據時代的櫻花鉤吻鮭保育訊息,傳遞給這些合作研究的台灣藉前輩,更因為他們非常積極的鼓勵之下,新一頁的櫻花鉤吻鮭保育史焉然展開!

光復後台灣省水產試驗所所長鄧火土博士,曾經率隊前往大甲溪上游的七家灣溪一帶做櫻花鉤吻鮭的生物學研究,但是並未進行其他的生態保育工作。真正從事櫻花鉤吻鮭生態研究和保育工作的人,應該以剛在今年六月辭世的鄭明能先生莫屬!鄭先生早年縱橫在台灣山林從事各項活動,加上他精通日語和善於跟原住民溝通,所以很快地就在梨山地區成為家喻戶曉的領袖人物。透過他個人的努力,在原住民部落和政府機關之間努力奔走呼籲,並且得到當時台灣省政府林務局的補助,在1974年起展開櫻花鉤吻鮭的保育研究工作,並且在現在的桃山北溪煙聲瀑布下方的山谷裡,建立了第一座自然繁殖場。雖然因為環境的變遷,這項劃時代的保育工作並沒有在當時得到預期的成果,但是卻因此推動了台灣淡水魚類的保育浪潮!

照片1:鄭明能先生採集之產卵後死亡之櫻花鉤吻鮭標本(1983年曾晴賢攝)

照片2:鄭明能先生設計於煙聲瀑布與桃山北溪匯流點旁的櫻花鉤吻鮭繁殖池(1983年曾晴賢攝)

照片3:1983年冬鄭明能(右)帶領梁潤生教授與筆者等人參訪七家灣溪(曾晴賢攝)

鄭明能先生當時雖然也得到東海大學歐保羅教授和于明振教授,以及台灣大學梁潤生教授等人的幫忙,但是在高山地區進行櫻花鉤吻鮭生態調查和聯繫原住民的工作,幾乎都是個人自立所為。也因此得到許多媒體朋友的肯定,在當時的野外雜誌和報章上都有相當大篇幅的報導。也因這些報導讓剛剛萌芽的台灣生態保育人士知曉鄭先生的努力,以及櫻花鉤吻鮭的相關訊息。

在1983年左右,行政院政務委員張豐緒先生(創立中華民國生態保育協會),與內政部營建署張隆盛署長等人,親自前往七家灣溪勘查櫻花鉤吻鮭的棲息狀況,主要也是想了解鄭明能先生在當地努力工作的情形。當時張署長非常讚揚鄭先生對於這種珍貴野生動物的保育貢獻,更希望藉由他在原住民部落的聲望和經驗,好好地與當地居民一起來保育櫻花鉤吻鮭這種稀世珍寶!

雖然隔(1984)年7月12日,經濟部依文化資產保育法公告櫻花鉤吻鮭為文化資產之一,並且展開正式的保育行動,但是礙於鄭明能先生當時並非任公職或是在學術機關服務,因而就沒有繼續參與這項櫻花鉤吻鮭的保育計畫,這可能是鄭先生最引以為憾的事情吧!然而經過二十幾年後,我們才在雪霸國家公園的努力下,再度地跟環山和南山等部落攜手合作,進行各項的櫻花鉤吻鮭保育工作。難免讓人想起要是在二十餘年前,就能夠讓鄭明能先生也帶領泰雅族的朋友們一起來保育櫻花鉤吻鮭的話,可能今日的保育情形又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局面吧!



 照片4:1985年時櫻花鉤吻鮭繁殖場興建的情形(曾晴賢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