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出

七家灣溪和有勝溪的溪流鳥類

  • 作者:孫元勳(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 撰稿日期:98-12-15
  •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課

溪流是一種濕地生態系。部份棲息在此的溪流鳥類是一群生態習性獨特的生物,有別於森林、草原、湖泊和河口鳥類,原因是少數溪鳥的繁殖需要森林的庇護。雖然住在這兩條溪的鳥類你也可以在其他濕地如湖泊、河口發現牠們的蹤影,不過這裡有其他地方沒有的食物資源-櫻花鉤吻鮭。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此地的各種溪流鳥類的種類、數量、分布和生態習性,在看完本文後,相信您親臨此地旅遊時的即興解說或許能讓親友對你刮目相看。


七家灣溪和有勝溪有十三種溪流鳥類,常年住在此地的有鴛鴦、河烏、紫嘯鶇、鉛色水鶇、小剪尾、黃魚鴞、翠鳥等七種,另外有綠簑鷺、小白鷺、蒼鷺、池鷺、灰鶺鴒、小水鴨等六種候鳥。然而因為形態、體型大小、食性和繁殖習性的差異,牠們是很不一樣的溪鳥。

鴛鴦,體重五六百克,算是溪鳥中外表最出眾的一種。冬季比較少見,至下游之故,春夏季數量則多達六七十隻,主要分布在有勝溪,數量排名第二。鴛鴦在溪邊的老樹樹洞內繁殖。食物包括小魚、青蛙、蟾蜍、水生昆蟲、水生蚯蚓、草籽、嫩葉,牠會在站在水中"跳舞",讓沙裏的水生昆蟲、水生蚯蚓現形再加以捕食。鴛鴦可能是櫻花鉤吻鮭的天敵之一。

河烏,約八九十克重,雌雄同色,巧克力色的身軀短小精幹,潛水功夫一流,強壯的腳趾在激流穿梭時的抓地力很強。本地數量多達五十多隻,最早十一月下旬開始築巢,是最早繁殖的溪鳥。以苔蘚築巢在陡壁上,一窩多生四顆蛋,七八成的食物為水生昆蟲,其他包括蝌蚪、小魚。一對親鳥曾在二-四月間餵了至少六十四條二-八公分的櫻花鉤吻鮭幼魚給小河烏。估計每年的死亡率在49%。目前觀察發現:婚姻關係至少可持續兩年,平均一對河烏佔據約七八百公尺的溪段。 

黃魚鴞,雌雄同色,體重約兩公斤多,母鳥稍重,是本地體型最大的溪鳥,也是本島最大且唯一住在溪邊的貓頭鷹。溪蟹是牠在其他地區最常捕食的食物,盤古蟾蜍卻是牠在本地的主食。此外,由吐出來的食繭內發現:牠也吃櫻花鉤吻鮭,所幸本地數量應該不會超過四隻,白天偶而出現。

紫嘯鶇,雌雄同色,體重約兩百克,數量大約十隻左右,繁殖在岩壁、橋墩,不過食物主要是陸地昆蟲,其次是青蛙和蚯蚓,偶有蜥蝪和老鼠,算是半個溪鳥。其他地區的紫嘯鶇也吃魚,但在本地尚無此紀錄,尚待確定。

小型溪鳥方面,鉛色水鶇,體重僅約廿克重,是本地數量最多的溪鳥,數量最多有百來隻。主食昆蟲,偶而吃小魚,不確定是否為櫻花鉤吻鮭的天敵。體型和鉛色水鶇相似的小剪尾,稀有且生態習性不詳,棲息在小溪澗,不像鉛色水鶇住在主流。翠鳥,俗稱"魚狗",小型溪鳥,以魚為主食,七家灣溪一號壩以上不見其分布,因此捕鮭機會不大,魚應該是其主要目標。

綠簑鷺是本地最常見的候鳥,體重僅約三百克,秋冬季出現,數量多在三-七隻間。綠簑鷺主食魚類,偶食梭德氏赤蛙,曾目擊其一天內捕食兩隻櫻花鉤吻鮭。其他候鳥比較有可能吃鮭魚的有小白鷺、蒼鷺、池鷺,惟在本地停留時間很短,對鮭魚的影響應該很輕微。 
 

半個溪鳥的紫嘯鶇也吃巢鼠

黃魚鴞是七家灣溪能捕捉體型最大的國寶魚的溪流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