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出

歷劫鮭來: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的保育回顧與展望

  • 上版日期:108-07-01

臺灣櫻花鉤吻鮭是瀕臨絕種的保育類動物,牠的發現、命名及保育之路起自於1919年日本學者大島正滿及喬丹博士,以及後續諸多保育前輩的努力。今(108)年正逢臺灣櫻花鉤吻鮭正式命名100年,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在6月27-29日期間邀請過去推動臺灣櫻花鉤吻鮭保育工作的前輩、大島正滿的孫子(大島正伸教授),以及各界關心保育工作的夥伴,共同舉辦「歷劫鮭來 國寶魚百年記活動」,透過現場的棲地現勘、鮭魚放流、保育論壇以及專題演講等活動,共同細數過去百年來臺灣櫻花鉤吻鮭的保育之路,並集思未來的保育策略與展望。

臺灣櫻花鉤吻鮭自1919年由大島正滿及喬丹博士正式命名以來今年已滿100年;回顧臺灣櫻花鉤吻鮭之研究歷史,自日治時期1929年之總督府技師與儀喜宣、水產試驗所技師中村廣司、1935年大島正滿,至戰後1958臺灣水產試驗所鄧火土所長、楊鴻嘉先生、漁業局鄭知修等人,都做了相關的生態與分類記錄。但1969年德基水庫完工,並於大甲溪上游地區興建數十座防砂壩,在七家灣溪流域有十餘座,且大甲溪上游大量開墾種植高麗菜及水果,大量農藥、肥料流入溪中破壞水質,且毒魚事件不斷,使得鮭魚數量急劇下降。

1970年代,鄭明能(鄭守讓)先生瞭解臺灣櫻花鉤吻鮭保育之重要,因此在七家灣溪進行相關的生態調查,並在桃山北溪和桃山瀑布溪匯流口附近,建造了第一座復育場。而後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導執行臺灣櫻花鉤吻鮭的保育工作,並由張崑雄教授、林曜松教授等人辦理鮭魚族群數量及棲地調查等工作。1992年雪霸國家公園成立,1994年接手辦理鮭魚復育工作,雪霸處依據張崑雄教授、林曜松教授等前輩研究成果建議擬定鮭魚保育策略並實際執行。而後,鮭魚的保育陸續有多位研究學者參與和努力。雪霸處更於94-102年啟動武陵長期生態監測整合型計畫,以食物鏈之關係建立武陵地區溪流生態系的生態模式。相關研究成果亦實務地應用在多項保育工作上,包括七家灣溪一號防砂壩的拆除、農地回收造林等。臺灣櫻花鉤吻鮭的放流作業也擴展到多處歷史溪流,如今除了七家灣溪及高山溪外,許多歷史溪流如合歡溪及有勝溪也有國寶魚之蹤跡,並由當地居民共同巡護。今年臺灣櫻花鉤吻鮭野生族群更達6800尾,對照1992年雪霸處成立之初僅有253尾的調查紀錄,鮭魚滅種之危機似乎稍稍舒緩,然而,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下,持續復育鮭魚重返大甲溪上游,仍是未來須持續努力的目標。

棲地破壞為生物多樣性消失的重要原因之一。回顧臺灣櫻花鉤吻鮭的保育歷史,在過去的百年,由興盛到瀕危又再回升,人對自然的態度無疑是其中最重要的轉戾點。雪霸處所舉辦的鮭魚百年系列活動,邀集這保育路上的前輩張崑雄、林曜松、楊平世、汪靜明、黃沂訓、鄭明仁(鄭守讓)之子鄭達智、鄭達仁等人,以及臺灣櫻花鉤吻鮭命名者大島正滿之孫大島正伸教授,於6月27-28日於武陵地區進行棲地現勘、放流作業,並召開臺灣櫻花鉤吻鮭的保育論壇,共同研商鮭魚未來的保育策略。並於6月29日的專題演講,則由大島正伸演講大島正滿的故事,並且讓研究前輩與專家學者分享保育鮭魚的點滴辛苦。各項活動的目的除了為讓更多人認識臺灣櫻花鉤吻鮭的保育史,更重要的是發人省思在這塊我們與自然共存土地上,你我自身的責任與角色,也期許有更多的人共同關心、為國寶魚臺灣櫻花鉤吻鮭的復育工作來努力。

檔案下載: 國寶魚專題演講論文集.pdf

 

鮭魚復育工作

歷劫鮭來 國寶魚百年記活動

專題演講後專家合影

研究前輩與專家學者分享保育鮭魚的點滴辛苦

演講後大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