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出

 

「國家公園」,是指具有國家代表性之自然區域或人文史蹟。自1872年美國設立世界上第一座國家公園—黃石國家公園(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起,迄今全球已超過3800座的國家公園。臺灣自1961年開始推動國家公園與自然保育工作,1972年制定「國家公園法」之後,相繼成立墾丁、玉山、陽明山、太魯閣、雪霸、金門、東沙環礁、台江與澎湖南方四島共計9座國家公園(引自台灣國家公園網)。

而臺灣地區的國家公園是依據《國家公園法》第1條、第6條規定所設立,特別是第1條中明定「為保護國家特有之自然風景、野生物及史蹟,並供國民之育樂及研究」,因此國家公園的3大主要目標—保育、育樂、研究。因此,國家公園則是具備4項功能:提供保護性的自然環境;保存物種及遺傳基因;提供國民遊憩及繁榮地方經濟;促進學術研究及環境教育(引自台灣國家公園網)。

而於2010年5月18日我國環境教育法正式通過,並於2011年6月5日公布實施,可看出臺灣對環境教育之重視與努力的過程。因此總的來說,臺灣環境教育最主要推動的部會級單位為環保署與教育部,因為環境教育其實需要跨部門整合及推動。

在此發展歷程中,環境教育造成臺灣社會的轉變雖然不大,但是無論在全民關心環境議題的意識、為環境發聲訴求的行動、無論是個體或是團體自發性為環境努力的耕耘……,這一切都能看出臺灣在轉變,雖然緩慢,但是卻深刻,因此能瞭解到,我們快速的破壞環境,必須我們花更多的時間來努力轉變。

國家公園在此脈絡中,對於環境教育深耕已久,與國家整體對於環境教育推動,有一致的方向與目標,而不同國家公園也陸續取得環境教育設施場所認證。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於2013年6月通過環境教育場所認證,雪霸國家公園山脈橫亙,可及性低,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也因此得以保留自然原始的風貌,少有人為干擾。區內以武陵、觀霧及雪見三個管理站作為標的性環境教育場域。雪霸國家公園在地理、地質、生態、文化均有提相當特殊性,如雪山高峰峻嶺10餘公里聖稜線、大霸尖山分流4河、臺灣櫻花鉤吻鮭國寶物種、泰雅賽夏兩族文化發源地,因此在生物多樣性、河川教育、原住民文化等,在環境教育中均為相當重要課題,這些課題在雪霸國家公園中,均能深入了解堪稱為臺灣中北部,在地理地質、生態與文化均具備相當豐富環境教育素材的國家公園。

由此可以看出,人類對環境教育的認識在時間和空間方面都有了擴展,人們認識到環境教育不僅僅是解決人類現在面臨的問題,更要考慮到今天的行為對未來造成的影響,不僅要關心自己這一代人的幸福,也要關心以後幾代人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