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出

觀霧地區鳥類巢箱監測概況

  • 作者:王穎教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生命科學系)
  • 撰稿日期:107-07-11
  • 發布單位:保育研究課

何謂巢箱

在認識巢箱研究前,先介紹人工巢箱(artificial nest box)或簡稱巢箱(nest box),人工巢箱即由利用木材製作供動物棲息或繁殖使用的木箱,除具有巢洞開孔可供動物進出,也設計了可掀開的頂蓋或是側板(圖1),以便研究人員觀察記錄,因此也可利用廢棄木材加以回收加工利用,可供利用次級樹洞的物種使用,其中大多為鳥類,如:山雀類或鴟鴞科(貓頭鷹)鳥類,這些鳥種不像啄木鳥與五色鳥等鳥類會自行挖洞,故利用天然形成之樹洞或是別種鳥類挖出的樹洞。

實際上,在決定使用巢箱進行監測前,也要先評估放至巢箱之地點是否適合,因放置巢箱的目的之一為補償作用,因此多設置於缺乏天然樹洞的人工林(如:台灣山區的人工針葉林)中,或是受人為干擾後,無足夠大樹提供樹洞的次生林中,如此巢箱設置後才有較佳的成果;而設置巢箱的另一目的則為增加調查繁殖資料之便利性,因天然巢位不易尋找,且難以長期且有效的監測,所以利用固定位置的巢箱,易於進行長期監測,且可再於巢箱內架設針孔攝影機或麥克風,進行錄影與錄音,可獲得更詳細的繁殖資料,進行更深入的分析研究,另外,也有研究者在巢箱外架設數位紅外線自動照相機,可全日監測使用巢箱之物種,且可由攝影而得知動物於巢箱附近的活動狀況,而易於得知所有可能使用巢箱的物種。

雖說架設巢箱的好處很多,但也可能有一些壞處,如:人工巢箱與天然樹洞相較之下,人工巢箱之外觀輪廓較為明顯,有可能較易吸引掠食者靠近,另外,也有可能遭有心人士蓄意干擾或破壞,反而造成了反效果,因此當巢箱樣區位於遊憩區或是城市郊區等人群易於到達之處時,同時也要考慮人為干擾可能對巢箱所產生的影響,讓大家對於巢箱的保護以及其重要性有共識,才能使讓巢箱發揮其效益。

 觀霧的鳥類巢箱調查

98年度(2009)為設置巢箱的第一年,因此從巢箱的設計、製作到設置皆須由我們一手包辦,而本次監測的目標物種為小型鳥類,因此設計上主要沿用先前太魯閣國家公園關原地區之巢箱樣式,製作洞口大小為直徑3公分,底部大小為13公分見方的巢箱(圖2),然後為每一個巢箱編號以利辨識,另外,選擇巢箱樣區時須顧慮地形與腹地,地形若過於陡峭,則會降低巡巢的方便性與安全性,而腹地大小要足夠架設一定數量的巢箱(如:30個),因此,我們將巢箱以固定距離(15至20公尺)之矩陣排列(圖3),使巢箱之間不至於過度擁擠,且方便研究人員依巢箱設置順序巡巢,也可減少人為偏好對於巢樹選擇的影響,以達到隨機選擇巢樹之目的,最後我們選了三個樣區放置巢箱,其中有兩個樣區位於觀霧地區的瀑布步道周邊(之後簡稱瀑布區),而在瀑布區巢箱中有些與步道的距離少於十公尺,可做為未來解說教育與推廣保育之用。 

我們進行巢箱監測調查的方式為,定期巡視巢箱觀察與紀錄其內部變化,並拍照留存,巡巢頻度為非繁殖季每月一次,若是繁殖季則增為每月兩次,如此可得知各個巢箱月份間被使用的變化模式;另在巡巢過程中,較麻煩的是要背著三公尺長的鋁梯在樹林間穿梭,而除少數濃密單調的人工針葉林其地表少有其他植被外,大多數針葉樹之間的地表均有許多灌叢覆蓋,因而造成研究人員的阻礙,但習慣後就可利用鋁梯的優勢,借力使力,排除灌叢與雜草的阻擋。 


此外,每次巡巢的心情也都會受到巢箱狀況的影響,每當巢箱內新增巢材或有任何新的進展,都會振奮人心,讓興奮蓋過巡巢的辛勞,但若是巢箱內無任何改變時,就也顯得失望乏力,覺得我們設置了這麼棒的家,怎麼會沒有鳥類要利用呢?此外,也正思考怎樣的巢位鳥類才會使用,以及有哪些微棲地的因子影響了鳥類對巢位的選擇,這些問題值得我們好好地深入研究。

 

觀霧巢箱繁殖成果

經由本年度的調查,我們發現兩種鳥類使用巢箱繁殖,分別為青背山雀與棕面鶯,而有繁殖紀錄(指有下蛋)的巢箱共有17個,占全部巢箱(90個)的18.89%,其中5個為青背山雀,12個為棕面鶯,以棕面鶯為主要使用鳥種。然而根據今年鳥類資源調查顯示,巢箱樣區中尚有其他可能使用巢箱的鳥種活動,如:茶腹鳾,卻無使用巢箱之現象,這是往後的巢箱監測值得注意之處。 
由於青背山雀與棕面鶯皆為晚熟性鳥類,所以雛鳥孵出時眼睛是緊閉的  (圖4、圖5)

要等數天之後眼睛才會睜開,因此如果巡巢的時間點剛好的話,即可幸運地在同一巢中,看到雛鳥眼睛緊閉與睜開的狀態(圖6、圖7)

根據觀察結果,發現青背山雀與棕面鶯使用的巢材類型是完全不同的,青背山雀主要以松蘿這種地衣做為主要巢材,並以棉絮類物質做為內襯(圖8、圖9)

而棕面鶯則以闊葉樹之樹葉與竹葉做為主要巢材,再以苔蘚類的蒴柄做為內襯(圖10、圖11)

 

因此於巡巢期間,在尚未發現蛋或是雛鳥之前,都以巢材種類區分使用的鳥種差異。另外,在本年度的所有巡巢紀錄中,當巡視有繁殖的巢位時,從未發現棕面鶯親鳥留在巢中,但卻有多次紀錄發現青背山雀親鳥留在巢中孵蛋或是孵雛,唯因本年度資料不足,無法再做更詳細之分析,但對於棕面鶯是否對於環境變化較為敏感,或是受人為干擾(如:巡巢、架梯子等)之影響較大等問題,是值得討論深思的。

結語

由本年的資料,只能了解今年鳥類繁殖的狀況,無法對未來做任何推測評估,因此持續進行巢箱監測是必要的,此外,由於本年度調查中曾發現鳥類以外的動物使用巢箱(圖12、圖13)

不知是否有其他動物(如條紋松鼠、小鼯鼠等)可能利用巢箱,且我們僅有基本資料的收集,往後對於巢箱被動物使用情形可藉由其他器材之輔助而更深入了解,如:架設巢內的針孔攝影機監測鳥類繁殖,或是在巢外架設紅外線自動相機,可了解有哪些動物對巢箱有興趣,這些結果應會相當有趣且令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