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在〈親愛的,我把「果、菜園」變小了!〉短文中,自東晉田園詩人陶淵明之〈桃花源記〉名文,提及盛唐田園詩人王維的〈桃源行〉樂府名詩;也於〈武陵花園的濱岸植群〉拙文(科學發展第417期)中,引述盛唐田園詩人劉禹錫之〈桃源行〉樂府名詩。而今日武陵地區分區管理單位的退輔會武陵農場、雪霸國家公園武陵遊憩區之武陵管理站、林務局東勢林區管理處的武陵國家森林遊樂區,並以「春之花海、夏之果蔬、秋之楓紅、冬之瑞雪」的多樣景致,以饗國人如桃源夢境般的遊憩體驗。
〈新High少年〉叢書總編輯孫小英曾說:「由地球兒童進階到宇宙少年,所要裝備的不只是知識、智慧、愛心,以及終極的潛能;更要從傳統經典的深厚基礎出發。所以,追本溯源,闡述發揚,繼而深尋未來世紀可能有的推衍與變革;如此方能兼具回顧和前瞻、深度與廣度,以追求新奇冒險的精神,打造『世界地球村』,建構『宇宙桃花源』」。講的真好!因此,在談國寶魚-櫻花鉤吻鮭之武陵園的「濱岸植群」前,再引述個「傳統經典」(可真多啊!)-北宋名相王安石的〈桃源行〉:
望夷宮中鹿為馬,秦人半死長城下。
避世不獨商山翁,亦有桃源種桃者。
此來種桃經幾春,采花食實枝為薪。
兒孫生長與世隔,雖有父子無君臣。
漁郎漾舟迷遠近,花間相見驚相問。
世上哪知古有秦,山中豈料今為晉。
聞道長安吹戰塵,春風回首一沾巾。
重華一去寧復得,天下紛紛經幾秦?
七家灣溪是櫻花鉤吻鮭的重要棲地,為使其族群得以延續,保護森林溪流生態系乃是當務之急。又為對溪流生態系進行最有效之管理,必須建立起完善的生態系模式。是故過去四年除調查濱岸植群之物種組成、分布與結構的變化,並剖析1995、2008年土地利用類型之空間分布情形,以提供生態系經營決策所需資訊。因此,在中興大學生命科學系林幸助教授、中興大學昆蟲學系楊正澤教授提攜下,有幸參與難得之武陵地區長期生態監測之整合性計畫,以及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東勢林區管理處和武陵農場先進們於試驗研究期間之協助,研究中利用馬可夫模式,分析七家灣溪濱岸之地景變遷;而為瞭解濱岸植群之組成與結構變化,於桃山北溪(#1)、桃山西溪(#2)、一號壩(#4)、繁殖場(#5)、高山溪(#8)以及有勝溪(#9)等6處測站,分別設置12個永久樣區,並於2008年乾季完成地被層植物複查。另為瞭解濱岸之環境梯度對植群的影響,又於桃山北溪(#1)、二號壩(#3)、一號壩(#4)以及繁殖場(#5)等測站,設置編號201-208等8條線截樣區。
2008年七家灣溪濱岸之土地利用共分為23型,其中以臺灣二葉松(PT)最多,面積為1,080.98 ha;其次依序是紅檜-鐵杉(CFTC),面積為167.28 ha,臺灣黃杉-鐵杉(PWTC)為125.92 ha,臺灣二葉松-臺灣赤楊-臺灣黃杉-栓皮櫟-楓香(PAPQA)為111.55 ha;此外,武陵地區之果菜園(FV)面積減少為11.10 ha (0.53%)。另由1995、2008年之濱岸地景變遷分析中得知;土地利用之維持率依序為依序為臺灣二葉松(PT)、紅檜-鐵杉(CFTC)、臺灣黃杉(PW)、臺灣胡桃(JC)、果菜園(FV)、臺灣赤楊(AF);其中維持率最高者之臺灣二葉松達78.99%,又最低之臺灣赤楊為0.00%,而果菜園(FV)亦僅5.17%。
七家灣溪濱岸植群中,2007-2008年的地被層植物組成並無明顯變化;且生物多樣性頗高,特別是有勝溪(#9)、高山溪(#8)、桃山西溪(#2)測站。此外,2007年各樣區之喬木層生物量皆大於2005年;其中以桃山西溪(#2)、高山溪(#8)測站最高,而桃山北溪(#1)、一號壩(#4)測站較低;又地被層生物量多是濕季大於乾季。另喬木層植物之淨初級生產量以桃山北溪測站(#1)最低;而地被層淨初級生產量中,2007-8年地被層的淨初級生產量較低於2005年。
由線截樣區之調查結果得知;七家灣溪濱岸之喬木層植物,以臺灣赤楊最為優勢,其次為臺灣二葉松,且地被層植物中,亦不乏此二樹種之小苗,顯示其能適應濱岸環境,且更新良好;另地被層植物中以五節芒為各線截樣區共同的優勢植物。建議七家灣溪濱岸植栽的物種仍宜選用當地的原生樹種為宜,是故保安植林方面,以營造複層林原則;而以景觀視覺為主的植栽,則需考量無法聚焦而不宜混植。
在宋朝的〈桃源圖〉中;長松屋舍、桃花灼灼,呈現的是春意爛漫的田園風光,與世無爭的寫意生活。而王安石的〈桃源行〉中則是政治改革家的理想寄託,期待自由平等的大同盛世出現。現在的人呢?國際巨星成龍於〈都市桃花源〉名曲中,和日本女優籐原紀香唱道:「……那兒有七色的彩虹,清涼透明的水……那是我夢中渴望的家園……」。而這兒,七家灣溪的濱岸植群及豐富地景,不只是國寶魚的「武陵園」,也是許多都會人的「桃花源」。因此,武陵地區之相關遊憩活動中,所可能產生的負面衝擊,應盡可能減至最低,如減少農業活動般,落實遊憩承載量之管理,方能使其珍貴而迷人的旅遊資源得以永續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