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日出

穿山甲(II)

學名Manis pentadactyla
形態特徵

體細長,頭為圓錐狀,吻端尖,口腔沒有牙齒,舌頭為蠕蟲狀長。體上部和側面均有鱗片,而腹面及四肢內側面則裸露。鱗緣、鱗間、腹面及四肢內側均有散生赤褐色粗毛。軀幹中央的鱗片15至17列,為覆瓦狀排列。腹部裸露處呈淡紅色,雌雄靠近前肢的基部,都有一對小乳房。尾部為扁平,越至尾端越小且越尖。四肢短,具有力之五趾,其中二、三、四趾特大,鉤爪發達,尤其是第三趾。爪先端二分叉,且前肢之爪向後下方彎曲發達,故步行時以爪背著地。後肢因爪短,則用跖步行。

生態習性穿山甲為夜行性動物,晝間蟄居於洞穴,洞穴依功能分為居住或覓食用。其步行時,頭稍微向下,背部微彎曲,尾則稍離地面,速度甚快。若遇障礙,則以後肢和尾支持身體,前肢可完全離地而立,而用其長而健壯的爪攀登障礙。穿山甲最善爬直徑約15公分之樹幹,其身體稍向橫移,前肢鉤狀爪鉤住樹幹,用尾部環捲樹幹,以螺旋狀方式而上。本種遇恐則立即頭向腹部彎曲呈球狀,此時用人力欲解開甚不易。若於洞口中,逮其尾部時,其體上鱗片乃張開,硬掌抵住洞中,須費力方可拖出洞外。一般捕捉本種,皆利用雨後地面濕潤,尋獲其洞穴,以挖掘方式將其捕獲。本種的食性,以蟻類為主。其取食方法,民間有如此一說,即「假死鯪鯉咬蟻」,指穿山甲堅立其鱗甲裝死,當鱗甲下聚集多量的蟻類,立即封閉鱗甲,進入淺水中,而直立鱗片讓蟻類溺死於水中而便食用。另一說法是其舌頭伸出裝死,因其舌頭具有某種味道,可吸引大量蟻類來吸附其舌頭,當量夠時便迅速將舌頭伸回而食之。但上述之說,尚不值得採信。穿山甲取食螞蟻時,用前爪抓破蟻巢,當螞蟻向四處散亂時,即伸出長舌敏捷地吞食,估計這種舔食1分鐘舌頭可來回80次運動,所以巢內若約200至500隻螞蟻,約在10分鐘內,便可食盡。由於其身上有鱗甲,螞蟻無法咬住,故其背上,可見散零的螞蟻爬來爬去,有時會咬住其沒有鱗甲之部位,如臉頰或四肢內面,穿山甲用前肢撫過臉頰,掃落下這些螞蟻而取食。曾就7隻穿山甲胃內含物進行分析,發現其所食蟻類以Polyrhachis dives為最多,此種螞蟻多半在灌木,短茅草或雜草間等營巢,因此這種離地面近的蟻巢很易為穿山甲所取食。至於其是否會取食白蟻則尚未有確實的證據。穿山甲在4至5月或6至8月時交配,隔年1月或3月時生產,胎數為1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