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生態人文

1-1臺灣櫻花鉤吻鮭.JPG

武陵地區位於雪霸國家公園東南角,範圍涵括大甲溪上游七家灣溪和高山溪集水區,區內山明水秀,生態環境獨特,且珍藏臺灣櫻花鉤吻鮭-國寶魚而聞名於世。臺灣櫻花鉤吻鮭目前全世界僅存於雪霸國家公園武陵地區之七家灣溪及大甲溪周邊流域,是冰河時期孑遺的陸封型太平洋鮭魚,亟待國人保護。內政部國家公園署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雪霸處)自1992年成立以來,積極辦理武陵地區環境資源之保育研究、解說教育及經營管理。 

臺灣櫻花鉤吻鮭,是全球珍貴的自然遺產。其身世與身分,是動物分類學與研究的重要素材;牠的生存策略與習性深受河川水質及水溫影響,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其生存空間日益狹窄,目前雪霸處正積極進行棲地維護與擴展、繁衍放流及基因窄化之研究與復育,相關工作已刻不容緩。臺灣鮭魚的生存危機,是人類文明破壞環境導致的結果;目前瀕臨絕種的國寶魚,更需要推動環境教育,來喚醒人類要復育牠的責任和認知。 


合作系列項目

  • 復育鮭魚硬體設備之維護
  • 棲地巡守
  • 臺灣櫻花鉤吻鮭生態教室意象綠美化生態及串聯工程

聯絡資訊

聯絡人:廖林彥主任;電話: 04-25901316;Email: liaoly@spnp.gov.tw


雪霸國家公園臺灣櫻花鉤吻鮭保育教育工作徵求企業合作計畫書

 1-2臺灣寬尾鳯蝶.JPG

       臺灣寬尾鳳蝶為我國特有種及保育類野生動物,僅分布於臺灣本島中、北部海拔1,000至2,000公尺之霧林區,分布廣但數量極少,近年偶有少數紀錄。成蝶協助植物授粉,幼蟲為專一植食性昆蟲,寄主植物為臺灣檫樹,檫樹為陽性樹種,常見於崩坍地、砍伐後的森林等重度干擾後之環境,棲地其他樹種成長遮光後,檫樹即不易開花結實、下種更新,目前棲地因演替競爭大幅減少、種實休眠期長等因素在臺灣零星分布,亟需以人為方式協助復育棲地,擴大其分布範圍,提供寬尾鳳蝶必要的食源,以維繫台灣寬尾鳳蝶族群之存活及臺灣檫樹之分布。
合作系列項目
  • 物種保育-臺灣寬尾鳳蝶族群數量監測
  • 環境永續-臺灣寬尾鳳蝶保育計畫社區培力作業
  • 環境教育-推動臺灣寬尾鳳蝶或臺灣檫樹保育行動系列講座或環境教育活動
  • 臺灣檫樹棲地營造復育計畫
  • 臺灣檫樹育苗作業

聯絡資訊

聯絡人:董于瑄技士;電話:037-996100#702;Email:tung@spnp.gov.tw

            于淑芬科長;電話:037-996100#700;Email:Yu@spnp.gov.tw

雪霸國家公園臺灣寬尾鳳蝶保育工作徵求企業合作計畫書
 

   

 
 
 
 
 

 

 

學校環境教育活動.JPG

雪霸國家公園原住民祭典活動計畫

       祭典,是臺灣原住民族的文化核心!

       雪霸園區自古即為泰雅族與賽夏族生活的傳統領域,國家公園基於文化保存,積極推動鄰近園區部落原住民文化調查研究,協助辦理文化傳承工作,並建立原住民社群參與國家經營管理,維持緊密良好夥伴關係,互相成長,期使原民文化能永續長存。鄰近園區的泰雅族,其祖靈祭典儀式與傳承,及賽夏族最具特色的文化資產paSta'ay(矮靈祭),需要我們長期關注及參與。

合作系列項目

  • 文化傳承
    • 泰雅族祖靈祭(歳時祭儀感恩祭)
    • 賽夏族矮靈祭

雪霸國家公園原住民學校環境教育活動計畫

       因應全球環境教育發展趨勢,配合環境教育法之實施,並協助年輕學子師法自然,增加對自然環境之學習,本處提供優質環境及豐富有趣體驗課程,讓學校進行戶外教學體驗,期望能提供學童自然、多元、愉快的戶外教育及探索自然之機會。鄰近園區的原鄉學校皆是國家公園生態保育及文化保存的重要夥伴,基於「向下札根、向上提升」理念,國家公園致力培育學童環境保護智能,並提倡善用原民生態智慧參與國家公園守護行動,期能讓參與者在環境中體驗自然的美好,珍視環境與資源的可貴,學習環境的知識,探索人與環境互動與互賴的關係,並培養對環境負責任的行為。

合作系列項目

  • 保護行動
    • 臺灣櫻花鉤吻鮭族群數量監測
  • 棲地維護
    • 觀霧山椒魚棲地營造復育計畫
  • 環境教育
    • 泰雅文化及生態旅遊體驗
    • 登大霸尖山文化巡禮及領畢業書活動
    • 攀樹冠層領畢業證書行動
    • 推動國家公園保育行動系列講座或環境教育活動

聯絡資訊

聯絡人:張美瓊科長;電話:037-996100#852;Email:amy@spnp.gov.tw

雪霸國家公園原住民文化祭典及學校環境教育活動徵求企業合作計畫書


樹冠層保育教育工作.JPG

      國家公園設置的目的主要是生態保育,在保育的大前提下,得進行學術研究、教育,以及一定程度的遊憩功能。依據研究地球陸域生態,有超過一半以上的生物,居住在樹冠層,但我們對於他們的瞭解仍十分有限。因此,2011年開始,雪霸國家公園為了研究「樹冠層」生態,在雪見遊憩區內搭建了1座21公尺高的研究平台及長10公尺的空中走道,堪稱是國內第一座研究樹冠層生態的高空平台。藉由多年不同科學領域研究人員累積的研究成果下,2019年1月出版的《聖稜樹冠》紀錄片,以簡要輕鬆的方式深入介紹雪霸森林樹冠層的生態,並綜合雪霸的生態,融入泰雅人文資源特色,運用空拍、縮時攝影等技術,讓各界清楚了解樹冠層的生態意義。

而樹冠平台與走道系統之建立讓探索森林冠層變得更加容易,此種技術以平實的價格建造出較長久的研究區域,提供長期生態監測與資料蒐集累積,同時也提供一般民眾、學校、團體等有機會親臨樹冠層進行生態觀察。雪見遊憩區內所建立供研究用之樹冠平台,早已應用於昆蟲相、物候生態、氣象資料及依附植物觀察記錄,並獲得一些初步基本生態資料。未來將朝與企業連結合作方式規劃更多平台與走道連結系統,以提供不同領域之調查研究,並建立可供遊客進行環境教育之樹冠走道系統。 

合作系列項目

  • 森林護管,擴大森林碳匯功能
  • 攀樹硬體及裝備之維護
  • 辦理攀樹體驗及認識自然碳匯活動

聯絡資訊

聯絡人:傅國銘主任:電話:037-962188#303;Email:kuni@spnp.gov.tw

雪霸國家公園樹冠層保育教育工作徵求企業合作計畫書



中霸坪看大小霸.JPG

國內登山風氣日益興盛,登山活動朝向大眾化、多元遊憩型態普及,進入雪霸園區登山人次持續攀升,同時也帶來步道劣化、周邊生態干擾及救援成本上升等問題。本合作計畫包含淨山工作、手作步道、登山設施維護及登山教育講座,期從教育及實作面向減少登山活動對生態系的壓力,確保民眾登山安全,並減少工程施作及救援行動帶來的碳排放。

合作系列項目

  • 棲地維護
    • 淨山及步道巡查工作
    • 手作步道
  • 登山安全
    • 登山設施維護及救災救護協力
    • 登山教育宣導系列講座

聯絡資訊

聯絡人: 潘振彰科長;電話:037-996100#600;Email:Lyonia@spnp.gov.tw


自提合作計畫書內容

  • 計畫簡介
  • 合作系列項目 - 合作類型/系列項目、呼應SDGs之項目、詳述、預定期程、贊助項目或經費
  • 合作效益 - 針對國家公園的效益及針對企業推動ESG的效益
  • 聯絡資訊

歡迎各級政府機關、機構、法人、學校、公司、商業經營者、合作社、團體及自然人等自提合作計畫書函送本處,公私協力守護雪霸國家公園寶貴資源。

聯絡資訊

聯絡人:柯靜玟科員;電話: 037-996100轉402;Email: chinwen@spnp.go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