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霸國家公園園區擁有從低海拔闊葉林一直到溫帶高山苔原的各類植物群落,其間包含了溪流、森林、高山湖泊、高山草原等生態系,也因而提供動物豐富的食物來源以及多樣性的棲息環境,使得本區蘊育著豐富的野生動物種類。 最早在今雪霸國家公園範圍地區內進行陸域野生動物調查的是日本博物學者兼人類學者鹿野忠雄(Tadao Kano),他從1925年至1933年,前後8年間,足跡踏遍了雪山山脈與周邊山區,共進行了6次大調查,路線包括:雪山西北坡、雪山東向坡、由大甲溪上溯到雪山、由志佳陽上雪山,經雪山西稜下至大甲溪畔的烏來社以及縱走雪山山脈各峰(主峰往南的稜線),共計調查到的動物有:哺乳動物14科42種、鳥類35科94種、爬行類11科49種以及兩生類5科17種(內不含蝙蝠、遷移性鳥類與守宮類),1940年並將他在本區的調查以「福爾摩莎次高山的動物地理學研究」(Zoogeographical studies of the Tsugitaka mountains of Formosa)為名專書出版(Kano 1940)。
鹿野的調查之後一直到雪霸國家公園成立前,本區才再一次進行全面性包含哺乳動物相的資源調查,由當時台大動物系教授林曜松所主持的「雪山、大霸尖山地區動物生態資源先期調查研究」中,列出本區哺乳動物共32種(林曜松 1989)。在內政部營建署2002年出版的「台灣國家公園史」一書中,整理了當時6座國家公園內動物物種統計資料,其中雪霸國家公園哺乳類動物的種數32,為所有國家公園之冠。吳海音(2002)在探討雪霸與太魯閣國家公園生態廊道之目標物種認定報告書,則列出分布雪霸之哺乳動物共33種。
雪霸國家公園成立已超過25年,針對園區豐富的自然資源也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與調查,近年來翼手目動物調查工具與技術的改進,園區內乃增加了多筆蝙蝠物種的紀錄。現今雪霸國家公園的哺乳類動物共有8目20科62種,其中屬於台灣特有種計有6目10科24種。分別為翼手目10種:蹄鼻蝠科之台灣大、小蹄鼻蝠,及蝙蝠科之黃頸蝠、金芒管鼻蝠、台灣管鼻蝠、姬管鼻蝠、隱姬管鼻蝠、黃胸管鼻蝠、寬吻鼠耳蝠、台灣長耳蝠。鼩型目4種:鼹鼠科之台灣鼹鼠、鹿野氏鼹鼠;尖鼠科之台灣短尾鼩、台灣長尾鼩。囓齒目7種:鼠科之台灣森鼠、高山白腹鼠、台灣刺鼠;倉鼠科之台灣高山田鼠,及松鼠科之長吻松鼠、條紋松鼠、白面鼯鼠。靈長目1種:獼猴科的台灣獼猴。食肉目1種:貂科的台灣小黃鼠狼。偶蹄目1種:牛科的台灣野山羊。
以下針對歷年來雪霸國家公園地區的哺乳類動物資源做一個完整的資料彙整與介紹。